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索取号:102720303000-2016-0008发布时间:2016-09-30浏览次数:843设置

    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770万,我校毕业生人数为3972人,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创业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实现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创业比例稳中有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现就做好2016年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 协同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完善我校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整合校内资源,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建设,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创业类社团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并纳入第一、二课堂学分管理。积极聘请各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探索建立校外导师聘用管理制度;鼓励辅导员参加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探索制订弹性学制,为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或根据创新创业项目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提供便利。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共同实现我校在校生创业项目和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双增加。

二、 加强引导,积极拓宽重点领域就业渠道  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就业。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翼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发展态势,利用“企业走访”、“暑期调研”等平台活动,有所突破,向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沿海沿江沿线等地区开拓就业岗位,大力引导毕业生到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就业。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落实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就业奖励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后继升学和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协助做好各省市地区的选调生招聘、选拔工作;集中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支持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要持续关心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跟踪服务、定期回访等方式,帮助解决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与关心。 三、 规范管理,大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  要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商会、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接,深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重要作用,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招聘活动,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各类招聘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做好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规范微信、邮件、就业网等途径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提高信息推送效率,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  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做好毕业生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转递和手续衔接工作,做到简便、快捷、高效。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毕业生实名查询就业状况功能,确保就业数据信息真实、准确。  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要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职业或心理辅导、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  重点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工作,做到“三级联动”,辅导员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文件精神和中央部门、地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学院领导、辅导员、就业指导人员都要主动宣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采用活泼生动的图表、动漫等方式,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引导毕业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 整合资源,切实提升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性水平  秉持就业树人、就业育人的工作理念,把生涯发展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行业发展新动态,建立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引入优质企业兼职教师开设讲座、论坛、实践实训为补充的多形式生涯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在生涯教育第一、二课堂活动中反应最新职场动态,减少“闭门造车”的情况发生。推进学院基层生涯工作室的创建和阶段性检查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效应,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发案例教学和系列实训课程,不断探索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新途径,提升我校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水平。      为促进我校国际化人才带培养内涵式发展,培养具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准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财经专业人才,会同国际发展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建立健全我校海外实习实践工作的开展模式,在美国法院实习项目的基础上,与更多学院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专业实习实践领域。推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高度重视解决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进修培训项目,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和国际视野。


五、搭建数据分析系统,做好就业质量年报发布  立足于就业信息系统,做好就业管理、用人单位服务、学生服务、校友服务、就业质量监督与预警等各类平台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6年年底前完成发布,将创新创业相关情况以及有就业意向尚未就业毕业生、升学、暂不就业等内容纳入就业质量报告,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要积极发挥就业创业状况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

六、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要把思想教育和毕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组织各行业的专家、领导讲形势、讲政策,企业家讲经验,毕业校友讲感受,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要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想教育,激励更多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成就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要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6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770万,我校毕业生人数为3972人,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创业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实现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创业比例稳中有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现就做好2016年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 协同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完善我校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整合校内资源,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建设,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创业类社团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并纳入第一、二课堂学分管理。积极聘请各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探索建立校外导师聘用管理制度;鼓励辅导员参加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探索制订弹性学制,为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或根据创新创业项目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提供便利。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共同实现我校在校生创业项目和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的双增加。

二、 加强引导,积极拓宽重点领域就业渠道  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就业。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翼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发展态势,利用“企业走访”、“暑期调研”等平台活动,有所突破,向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沿海沿江沿线等地区开拓就业岗位,大力引导毕业生到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就业。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落实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就业奖励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后继升学和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协助做好各省市地区的选调生招聘、选拔工作;集中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支持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要持续关心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跟踪服务、定期回访等方式,帮助解决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与关心。 三、 规范管理,大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  要抓住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商会、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接,深入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重要作用,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招聘活动,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各类招聘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做好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规范微信、邮件、就业网等途径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提高信息推送效率,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  与有关部门配合,切实做好毕业生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转递和手续衔接工作,做到简便、快捷、高效。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毕业生实名查询就业状况功能,确保就业数据信息真实、准确。  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要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职业或心理辅导、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  重点做好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工作,做到“三级联动”,辅导员及时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院系认真核实汇总就业数据,学校实时更新就业监测系统相关信息。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文件精神和中央部门、地方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学院领导、辅导员、就业指导人员都要主动宣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采用活泼生动的图表、动漫等方式,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引导毕业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 整合资源,切实提升生涯发展教育的实践性水平  秉持就业树人、就业育人的工作理念,把生涯发展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行业发展新动态,建立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引入优质企业兼职教师开设讲座、论坛、实践实训为补充的多形式生涯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库建设等工作,在生涯教育第一、二课堂活动中反应最新职场动态,减少“闭门造车”的情况发生。推进学院基层生涯工作室的创建和阶段性检查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效应,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开发案例教学和系列实训课程,不断探索专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创教育新途径,提升我校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水平。      为促进我校国际化人才带培养内涵式发展,培养具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准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财经专业人才,会同国际发展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建立健全我校海外实习实践工作的开展模式,在美国法院实习项目的基础上,与更多学院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专业实习实践领域。推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高度重视解决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进修培训项目,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和国际视野。


五、搭建数据分析系统,做好就业质量年报发布  立足于就业信息系统,做好就业管理、用人单位服务、学生服务、校友服务、就业质量监督与预警等各类平台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6年年底前完成发布,将创新创业相关情况以及有就业意向尚未就业毕业生、升学、暂不就业等内容纳入就业质量报告,更加科学、客观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要积极发挥就业创业状况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

六、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      要把思想教育和毕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组织各行业的专家、领导讲形势、讲政策,企业家讲经验,毕业校友讲感受,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要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想教育,激励更多高校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成就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要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