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

索取号:102720303000-2016-0007发布时间:2015-09-29浏览次数:501设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的民生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749万人,我校毕业生人数为3839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继续保持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开阔的思路和务实的作风做好我校2015年就业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我校积极探索与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合作联动,扎实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学生普遍满意。  但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有关部门、各学院(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向社会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创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国家已经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一要以“就业指导选修课”和生涯辅导主题工作坊为试验阵地,汇集师资,探索开发适于财经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力争三年内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选修课。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我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全校氛围内形成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三要加大力度,扶持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深化与中国(上海)大学生实训基地等专门机构合作,完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为我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坚实的平台。

三、健全保障机制,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基层是毕业生增长能力,磨练意志,筑梦圆梦的天地。就业中心要会同组织部、团委继续实施好“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以及“上海市社区服务计划”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合武装部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通过定期走访、跟踪培养等方式关心毕业生在基层的工作与发展,落实和完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后继升学和就业服务等政策。进一步推进我校与二、三线城市的人才战略合作,持续引入二、三线城市面向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让人才智力支持。树典型、讲奉献,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到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另外,今年将修订我校“大学生西部就业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奖励范围,发挥实效,激励更多毕业生去西部、去基层就业。

四、主动作为,切实提升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水平  强化就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坚持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高第一课堂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坚持学校、学院(所)两级就业工作队伍协同合作的机制,以“生涯规划月”、“就业服务月”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涯发展互动,与第一课堂互为补充。各学院(所)要在梳理本学院(所)毕业生历年的就业状况、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各自学科特点的生涯辅导内容与方式,以提高本学院(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以“创新财经人才生涯工作室”为创新平台,汇集师资,针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查研究和试验性教学辅导活动,重点加强研究生生涯辅导体系建立和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深入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各类职业素质提升训练营,建立学生生涯发展动态跟踪体系,切实提升我校生涯发展教育的专业水平。  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进修培训项目,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推进我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五、创新方式,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的质量  要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举全校之力,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人才中介部合作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教师、校友资源,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招聘场次、岗位数量进一步增加,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  深入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做好就业网、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手段发布就业信息,用图表、海报的形式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实现网上服务与网下服务相结合,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招聘活动的规范管理,对招聘信息的规范审核,利用“校务决策系统”、“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检测系统”及时向各级领导部门更新、报送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公平公正。

六、聚焦重点群体,做好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  从人群分布上讲,各学院(所)通过核对毕业生生源信息,要重点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身体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摸清困难,就业指导教师“一生一策”地悉心指导,精确帮扶。同时要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辅导员要做好这些学生的信息跟踪工作,确保他们能及时获得政府、学校的就业服务信息,力争使每一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内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去,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七、加强就业反馈,健全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继续做好“金融职业数据库建设”和“创新财经人才生涯工作室”两项上海市教委立项课题,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10月份发布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12月底发布我校2015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5-10年的校友群体的职业发展状况做专项调研,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做跟踪调查,以期促进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八、坚强教育引导,开展生动有效的毕业生思想教育  各学院(所)要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毕业生的回信精神,引导毕业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邀请校友、专家讲形势,讲体会,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基层去实习实践,促进学生知国情、接地气,帮助毕业生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大力宣传毕业生创业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毕业季系列活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协同各部门服务流程,为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返回原图
/